作家林特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章 对簿,回家上班,作家林特特,稻草人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《风情》的第一季第一集播出后,引起极大反响。

第一季十集,每周一更,连续十周,播到第三周时,于小航在台里办的一场直播中任嘉宾,她说:“不要把《风情》当作美食纪录片,要当作国家地理来看。”

直播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同步进行,弹幕中,多人刷屏,“感动!”“美哉,壮哉!”“大美中华!”

说实话,陈雨为《风情》的成功感到高兴,如果说《风情》是她的孩子,她提供的卵子,于小航就是代孕,代孕完了,还做了乳母、养母。

但凡于小航对署名之事,做出一点点解释,对于陈雨之后的诘问,有一点点反应、回馈。两人不至于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。

太认真是陈雨性格的双刃剑。

是好闺蜜曾文文把直播间截图发给陈雨的,曾文文自然不会如陈雨父母,将第一集的每个字都看遍、吃透,她自然也不知道,于小航没给陈雨署名之事。

曾文文的原话是,“恭喜,恭喜,终于开播!你徒弟不错啊,这句话说的有水平,一看就是你的风格。”她指的是这句,“不要把《风情》当作美食纪录片看,要当作国家地理来看。”

这句不是于小航的原创,是第一次开全体成员会时,陈雨为片子,为团队定的调。于小航做了选摘和加工,陈雨当年在电视台三号会议室,站在方桌的尽头,目光炯炯对同仁们说——

“我们不要把《风情》当作美食纪录片做,要让观众有种看《国家地理》杂志的感觉,我相信《风情》最终能走出国门,成为今日中国的宣传大使。”

陈雨还拿她正在读的书,做类比——

“这几天,我又重读了一遍林语堂先生写的《生活的艺术》。昔年,《生活的艺术》,风靡海外,《纽约时报》曾写到:‘读完这本书,令我跑到唐人街,见到一个中国人便向他鞠躬’。我一直想,我们的文化如此璀璨,怎样夸耀都不足为过。问题是,怎样夸耀?如何传递?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,‘林语堂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,来自于他对中国文化的真正了解,以及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时的平和与平等。’

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抱负。用小切口,用寻常食物,展现烟火气,传达中式审美,诗意人生。我们有资源,有途径,能向内,向外传递我们的价值观、好的内容,关键是如何把所掌握的,用合适的方式,正确地传播。”

那天,在会议室,所有人都觉得热血沸腾,都觉得要参与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迷魂记

龙九

八零军婚被嫌弃的我成了全市首富

万林书童

小道士修仙之旅

甯新

废柴小师妹,被极品师门宠上天

简繁悟

穿越小农女:翻身把歌唱

三十六针